樓主
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2-6-6 12:22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5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七夕節(jié),又稱乞巧節(jié)、七姐節(jié)、女兒節(jié)等,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民間節(jié)日,每年農(nóng)歷七月初七慶祝。這個節(jié)日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,充滿了浪漫和祈福的色彩。七夕節(jié)的風俗活動豐富多彩,以下是各地一些主要的習俗:
$ l5 v; F$ g* j9 c) G9 X1.乞巧:女子們在七夕夜晚會進行各種乞巧活動,如穿針引線驗巧、做些小物品賽巧,以及擺上瓜果乞巧。例如,女子手執(zhí)五色絲線和連續(xù)排列的九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(xù)穿針引線,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“得巧”。在陜西黃土高原地區(qū),女子們七夕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,謂之巧姑,并舉行穿針走線、剪窗花等比賽活動。
8 p) r7 j% u& w* d' n- y' @4 i q" K* A" S
- F. J) x; V" B* J
2. 香橋會:在江蘇宜興,人們會搭制香橋,祭祀雙星、乞求福祥,然后將香橋焚化,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,歡喜地相會。 8 Q4 h3 f+ h, b) ]7 }% ` @. |7 l
3. 迎仙:在廣州,姑娘們穿上新衣服,戴上新首飾,焚香點燭,對星空跪拜,稱為“迎仙”,人們拜祭七姐(織女星),祈求智慧和心靈手巧,同時也是情侶、婦女、兒童的保護神。?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,也有地方拜魁星以求學業(yè)進步,得中魁首。 . ~* g* d ?" I$ z$ S3 u; }
+ f7 K1 i9 i' \* H6 a. ~! C* {* ^* x
. |) |0 N: M$ p( V0 g A8 Y: J" u5 [* v9 Z
! W4 k4 H! a; c# ^
4. 游七姐水:在廣西百色、靖西等地,人們在七夕這天會下河洗澡,認為這天的水可以驅(qū)邪避病,帶來愛情美滿和生活幸福。
$ l. N( Z/ g6 r4 l: a' s2 |% i5 S4 u/ P. R* O) `
$ p! _ j$ c7 t: I5. 接露水:在浙江農(nóng)村,流行七夕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,認為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,可使人眼明手快。
3 d1 y+ I6 W7 u( k7 i9 F/ z/ q* v& D x% i+ y
3 Y& A! @- }9 T( c6 Z
6. 染指甲,戴紅頭繩:在西南一帶,女子與兒童們用花草染指甲,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。家長們會將紅頭繩結七個結,戴在孩子脖子上,祈求健康長壽 。
2 |; M; ?* ]% X- [7 q2 L. x+ ]
1 G. e9 E1 \3 u2 J4 ]/ H% d5 A- c' ]$ c) L7 O1 T2 a
+ ~* U2 i7 m$ f- H' S
, ~" p6 I( Q" h% y. C) q7. 吃巧果:七夕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食品,款式極多,主要材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,有的地方還會制作織女形象的酥糖,俗稱“巧人”“巧酥”。在山東,七個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,包入銅錢、針和紅棗,象征不同的祝福 。福建等地會供上瓜果,以求織女保佑來年豐收,并進行齋戒沐浴后的祭拜 。
3 q: J1 }; R$ H* U4 [( ]+ K9 w1 M
; O4 e' Y. c% r2 V3 U: L
9 o4 u) c. @) \) w- Y6 S: w9 X% K8. 曬書曬衣:七夕曬書、曬衣的風俗盛行,認為可以避免蟲蛀,是龍王爺“曬鱗日”,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、棉被等。
9 e2 g" B6 _+ b: J6 W( x7 H
8 q: i: F& o( p
9 g- N$ a3 o6 B* [) {- ~8 @0 Z9. 聽悄悄話:在浙江紹興一些農(nóng)村,女子們偷偷躲在南瓜棚下,希望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,聽到的人會得到美好的愛情,這些習俗體現(xiàn)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愛情、手巧、健康的祝福。
9 y8 M% a( D+ p8 U/ D8 F% u7 N- B. d7 j: ? b" J3 ~5 Y0 G
3 ?7 ]0 j& P8 q% P1 q( l6 n" P除此之外,各地還有些風俗,比如種生求子(在小木板上播種粟米,長出嫩苗,象征著生育),為牛慶生(兒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,以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),婦女洗發(fā)(在西南一帶,女子們用花草染指甲,或用樹液洗發(fā),以期美麗和早日找到如意郎君)等,都是表達良好祝愿,期冀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。 . d6 [$ }: v7 D& X+ ]7 g2 Z" X
七夕節(jié)來臨之際,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,和美順遂!
* [ y9 Q$ a, ^
4 m: K9 t0 O/ @2 q7 T4 l K
|
|